2016年,一月

受到北方震盪的影響,環北極強風壓抑不住北極冷高壓

迫使低溫的冷氣團南下,沿途所經之地氣溫皆劇降

位於副熱帶地區的台灣,儘管與北極差了四十幾度,仍然抵擋不料這波低溫攻勢

 

寒流過後,岸邊聚集大量小魚,不知道是小烏魚還是土黃、豆仔魚之類

大魚竹梭、飛扁隨之而來,開始一連數天的獵食

 

趕在大咬尾聲跑了一趟海邊

人山人海,平均一把竿子的直徑範圍大概站了兩個人

這時候就了解平常拋投把餌丟一直線的重要性呀

竹梭一陣一陣的咬,體型都不大,甚至看到70~80公分的體型

過然爸媽吃完,就換小朋友來吃

咬歸咬,命中/脫鉤率奇差無比

 

在一次周遭開始中魚的一波攻勢,明顯感覺被咬了一下

確定咬著後順勢揚竿,洗鰓.出線數次後就脫鉤了

趕緊收回再丟一次,又再次被咬下,但明顯感覺體型沒有上一隻大

難道這就是大家說的,跑掉的總是最大嗎??

IMG_7663.JPG

 

起魚拍照後,感謝幫忙搭魚的旁邊大哥,便把魚送給他們了

(可能因為他跟我纏線在解線同時,害他的路亞掛底了也很不好意思呀)

 

隨後幾天雖然沒去,但是有聽到因為中魚後纏線導致脫鉤而吵架

這只是竹梭呀,為了一條魚吵架其實挺不值得的。

我自己也遇過旁邊礁丟歪到我面前,纏線後我解線在那邊五四三的

有時間再怪別人,不如多想一下為什麼都咬別人,而不咬自己的吧!!

arrow
arrow

    梁小弟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